“我怀孕了,不得不结婚”,28岁女人的爱情经历透露出婚姻密码

Gracehug
2023-02-09
3300
33

“我怀孕了,不得不结婚”

28岁的小清(化名),在私企里做会计,男朋友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自主创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小有成就。

两人的校园恋情走到现实中,仍然非常稳定。这让小清非常满足,也很珍惜,所以,当男朋友提议结婚时,她既开心,又矛盾。

开心的是,男朋友心性稳定,开始考虑起人生大事了;矛盾的是,她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无法作为共担人生风雨的伴侣与男朋友站在一起。

小清认为,会计是一门活到老,学到老,也是考到老的职业,必须手握硬料,比如:权威的证书、精湛的专业技能等等,才能生存得更好,更自由。

当然,要想在任何领域崭露头角,都不容易。所以,小清迫切地需要专属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心无旁骛地提升自己,而婚姻,暂时真的不想涉及。

男朋友一共求了三次婚,小清一次比一次煎熬,直到她意外怀孕,而父母也一再催促,这种煎熬才结束——是的,小清“妥协”了,她决定嫁了。

毫无疑问,有个情谊甚笃的恋人,小清是幸福的,但同时,她的生活,也有那么一点点遗憾,因为走进婚姻时,并不十分“甘愿”。

小清的故事,并不是孤例。近半年来,我们也收到了很多类似的倾诉。这些真实案例,都指向“强迫式婚姻”或“弱点式婚姻”。比如:

遭恋人设计,意外怀孕,只好结婚;

被家人催促,不堪舆论,只好结婚;

受他人恩惠,无以为报,只好结婚。

一句“只好结婚”,表达了满满的无奈和不得已。

在这个讨论“不婚”的年代,为什么还有人“不得不结婚”?

那些“不得不结婚”的人,固然让人同情,却也让人难以理解。

在这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婚姻,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从前那种“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指导思想,也已经落伍了。

女性个体的独立(包括思想独立和经济独立),让她们拒绝将婚姻视为恋爱的终极目标,更多的,是保持高期待、慎重抉择的姿态。

这一点,从权威媒体发布的相关数据中就可以看出来。

图为微博截图。去年全国结婚率仅为7.2%

那么,在这个结婚率持续走低,大部分人讨论“不婚”的年代,为什么还有人“不得不结婚”?大致原因有两点。

第一,自己的底线放得太低。

有一句话说,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敢坏到肆无忌惮。我们与人建立恋爱关系时,情到深处,难免会无限度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自己坚守的东西。

如果真的不想太快发生亲密关系、不想同居、不想见家长,甚至,X年内不考虑结婚,等等,这些“不愿意”做的事,就是恋爱中的底线。

在恰当的时候,这些底线要表达给对方知道,同时也要告诉对方,如果TA越过这些底线强迫你,将会有怎样的后果。

不必担心对方会因此收回爱意,一个自尊、自我设限的女孩,好男人只会更加尊重。

第二,对方的底色太过差劲。

有的姑娘会说,我自己有底线,但还是被恋人千方百计给突破了。

这种“突破”,很可能是男性运用了某些手段才达到的。

比如,他故意让你怀孕。这个时候,姑娘进退不得,流掉孩子吧,显得没人性;仓促结婚吧,自己又没有准备好。

还有的男性,会发动起周边人,制造“不婚”=“有病”的舆论来绑架你,让你不得不屈服。

所有这些,都显示了恋人太过差劲的“底色”。

综合以上,个人底线低、恋人底色差,是导致姑娘们陷入“非自愿”式婚姻的两大原因。

不幸进入“非自愿”式婚姻后,如何应对?

人活一世,各有所执。

有的女性重情。

在明知道对方用了手段的前提下,还是会嫁,比如本文故事中的小清,她舍不得的是青涩美好的校园恋情,所以就算男朋友打乱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她还是跟着他的安排走;

有的女性守信。

因为年幼时的承诺,或者家族的联姻计划,即便遇到的不是百分百恋人,她也还是会放弃自己的坚持,去兑现承诺,或者遵从长辈,与人走入婚姻。

当姑娘们被“执念”挟持,不幸进入“非自愿”式婚姻,该如何应对?这里有3个建议。

首先,保全。既然“不幸”已经发生,那么,身处其中的人,明智的做法,是尽力保全自己的身体和财产,不再遭受更大的损害。

比如,藏起自己“不情愿”的高姿态,让对方尽可能不再继续“盘剥”自己。

其次,博弈。调动能调动的力量,运用心智,看看有没有可能,让自己“甘愿心理更强烈一些,坦然接受这桩婚姻,从此安下心来过日子。

第三、止损。如果在时间的证明下,自己在婚前的“不情愿”,在婚后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不甘心、不快乐,那么,果断选择离开,就是及时止损。

“非自愿”式婚姻中,有的人是有感情基础的,只不过结婚的时机,没有贴合到自己的人生规划,那么,婚后如果有很好的心理建设,很及时的二次人生规划,还是很有可能越过越幸福的。

反之,如果感情基础薄弱,婚后的“博弈”能力不强,那么,婚姻极大可能会进入到“止损”的层面。

结语

美国学者安德鲁•切尔林把婚姻的发展总结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制度婚姻(1850年以前)”,那时候,婚姻停留在基础的共同生存需求上;

第二阶段是“友伴婚姻(1850——1965年)”,这时,婚姻的重心转移到了亲密和性的需求上;

第三阶段是“自我表现婚姻(1965年至今)”,在这一阶段,婚姻的制度色彩前所未有地弱化,人们开始更多地将婚姻看成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

在这个对婚姻更期待、更慎重的年代,结婚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愿意”。

我愿意和你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起田园牧歌;或者,我愿意和你,去看更大的世界,去做更多的事情,去成为更好的自己。等等。

所以,姑娘们,如果不是100%的甘心,那就请不要有0.01秒的心软,毕竟,婚礼只是1天,你的幸福,却贯穿一辈子。

我是情感咨询师夜沙,如果你有任何情感问题,可以直接联系我

或者点击右下角的在线咨询,老师会帮助解决你的情感问题。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originally created by GraceHug, counselors, and compiled from high-quality online contents. It is intended solely for learning and reference. All text and image material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riginal authors. If there are any issues regarding copyright or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us, and we will promptly address or remove the relevant content.
文章内容由嘉待情感原创、情感咨询师投稿及网络优质内容整理汇编,仅供用户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字与图片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相关内容。